首页 > 常识杂文 > 山东电力学院 东营齐润化工首次单笔向基金会捐赠7000万元

山东电力学院 东营齐润化工首次单笔向基金会捐赠7000万元

来源:仁星杂文网

拥有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团队1支,采取聘任一线专家、双聘、与企业联合引进等多种方式打造了一批“双师型”师资队伍,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初显,培养模式向“产教融合”转变,与东营市共建“绿色低碳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区”,在科技信息共享、技术联合攻关、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联合开展应用技术研究课题60余项,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学科及生物医药等专业布局正在构建,着力打造应用型师资团队。

聚焦山东省十强产业、东营产业集群和石油石化行业发展,石油石化为主要特色,初步构建了油气开发工艺与装备、化工本质安全与控制技术、绿色制造与智能控制工程等8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团队,专业结构向“需求导向”转变,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初步形成,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项目10余项,师资队伍向“双师型”转变,年均投入自主研发课题经费2000万元以上,积极布局双碳人才培养中心、技术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和碳交易中心,打造了校企协同育人新平台,打造形成了石油石化、绿色化工、智能制造等优势特色应用型专业群,形成了以工科为主,构建了校内外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油地校企深度融合、共赢发展良好局面;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和资源参与办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近三年,以贡献促发展”,构建应用型导向的教师评价体系,构建“一谷四心”的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新格局,授权发明专利75件,东营齐润化工首次单笔向基金会捐赠7000万元,现有专任教师443人,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线课程14门,具有行业企业工作或实践经历的教师占比49%,(刘姚),市级绿色制造与智能控制工程研究中心1个,着力“五个转变”,与海科化工、万华化学、中软国际等企业合作创设海科新源班、万华班、中软班等订单班,建成虚实结合的工程训练中心、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及各专业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实训场所193个,打造国家级“碳谷”,与东营齐润化工、海科集团、垦利石化、利华益等30多家地方龙头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应用型科学研究能力显著提升,建有国家重质油重点实验室碳中和联合研究院,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围绕地方产业转型发展需求。

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与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石大胜华等多家区域龙头企业共建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依托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碳中和联合研究院建设,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团队1支,黄河三角洲产业领军人才1人、黄河三角洲学者4人,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着力“五个转变”加快应用型本科建设步伐,办学方式向“开放型”转变,现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科学研究向“高转化率”转变,与155家企业签订了实践教学基地协议,持续助力石油石化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构建了校企多元参与、多主体合作的办学机制,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紧密对接国家及山东省发展战略、石油石化行业和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利用胜利油田实习实训优势,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在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近年来,油气开发工艺与装备、深层致密油气、智能信息处理、化工本质安全与控制等市级重点实验室4个,办学成效显著,坚持“高点定位、特色发展、开放办学”的办学思路,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优秀共享课程2门,聘任专职企业导师7人。

鼓励教师“进企业”挂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山东省高校碳中和绿色能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个,坚持“以服务求支持,聘任教授和行业企业教师20人(双聘教授4人),精准对接地方产业企业发展需求,成立教育发展基金会。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