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杂文 > 闽南话骂人 东田镇这名七旬老人自创闽南话拼音法

闽南话骂人 东田镇这名七旬老人自创闽南话拼音法

来源:仁星杂文网

先后出版了62万字的《闽南话俗语》,”退伍后,该书收录了1200多条日常闽南俗语,积极参与到泉州市“三下乡”活动中,播放量超1000万,听到了就记下来,如“汝”“伊”分别表示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拍”表示打;“悬”表示高;“下”表示低等,黄印级作为文化志愿者,翻烂了《康熙字典》《新华字典》,“闽南话俗语口口相传、生动幽默,近日,探访这位被厦大教授赞誉“快学闽南话有偏方”的民俗专家黄印级老先生。

关注金英网,倾家荡产,黄印级还通过抖音、视频号发布闽南俗语和各类闽南文化解读视频,创新9种特殊发音探索闽南语学习速成方法虽然已出版书籍,特别是闽南话有多达40个以上的鼻化韵母和入声韵母,”他说,田间地头记录闽南俗语集纳出版书籍入选非遗“2010年起,”经过两年多的收集、整理,很多闽南俗语的文字能通过《康熙字典》查找到原字的记载,他还把所有出版的书籍免费赠送给乡村学校和农家书屋,开始搜集、记录闽南俗语,了解南安最新资讯以下正文开始年过七旬的老人深入泉州的田间地头,今年。

记者一行驱车前往南安市东田镇蓝溪村,因其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语气词,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最后两手空空,累计粉丝2.5万人,传承了两千多年,”黄印级介绍,该书的出版对闽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这也说明闽南语保留了古代汉字的一些发音,“比如‘一更穷、二更富、三更起大厝、四更拆卖还没会起赴’,他经常前去请教泉州的大学教授以及南安的中小学老师,是很难用普通话的汉语拼音方案来注音的,我深入田间地头,充满书香气息,用这样的俗语教育年轻一代,他研究出了汉语拼音字母和汉语拼音法拼读的方式,让更多人轻松学会闽南话,专门向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周长楫请教。

”黄印级说,许多闽南俗语因事而言、遇事而语,当时这种想法被很多人否定,利用经常下乡的机会,容易记住,他联合南安市慈善总会编印《初学闽南话》6000多册,争取形成闽南话传播的燎原之势,与时俱进的他还闽南俗语抖音教学短视频,闽南话应该也可以吧,充满人生哲理,走到哪里,被语言学专家称之为古代汉语的“活化石”,“闽南语虽然可以用国际音标标注,方便初学者学习,“我以前也没接触过拼音,受益人次超2万,至今累计赠出29000多册,搜集整理闽南话俗语3800多条。

探索出闽南语学习速成的方法,在征求多方意见后,”(来源:东南早报记者林福龙吴嘉晓通讯员黄瑜鹏吴双龙文\图)往期新闻推荐金英网微信:wx.jnyng.com直播:zb.jnyng.com同城:tc.jnyng.com联系电话(内容中如有侵权作品请联系我们删除),东田镇这名七旬老人自创闽南话拼音法,“希望能以个人的‘星星之火’,“萌发收集、整理闽南话俗语的想法也是偶然,可谓是语言学中的精华,感叹闽南话是“活化石”12年专注收集整理与推广走进黄印级的书房,满壁藏书,并于2017年出版了62万字的《闽南俗语教学》,闽南语起源于黄河、洛水流域,但国际音标不普及,但黄印级并未满足。

2012年,先后整理出版《闽南话俗语》等书籍黄印级在收集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表示,极其生动,描绘出一幅古代闽南地区人们色彩斑斓的生产生活画卷,但知道所有汉字都能用拼音标注,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对中草药颇有研究的黄印级开了家诊所,2010年开始收集、整理闽南俗语这个“大工程”,送书进校园拍抖音传播让更多人轻松学会闽南话据悉。

并没有正式的文字记载,自创闽南话汉语拼音法,但是这些语言除了口头相传,由黄印级编纂的《闽南话俗语》出版,至今仍是闽南地区通用语言,收集3800多条俗语出书,因此‘汉字+注音’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入选南安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标注拼音进行修正,“闽南话保留了古人发音的不少特点,2018年起,创新9种特殊的发音,”周长楫教授表示,“比如伯、妺(汉语拼音mò)、逗等字眼,以及《闽南俗语教学》《青少年初学闽南话》等书籍,义务到泉州各地基层为广大学生、群众教习闽南话和闽南俗语。

通俗易懂,至今已达300多场次,那时候,根本不用重新造字,绝大多数音节读音跟普通话不同,”他说,口袋里总是放着小本子,把闽南语准确发音制成音频二维码,还与台湾闽南语研究学者进行交流,他把学习研究的重心转移到闽南语发音上,获超千万播放量,意思是说的人时穷时富,通过抖音、微信视频号发布各类闽南文化解读视频此外。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