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原文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赏析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指的是上天会将重大的使命赋予天命所归定的人。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才大德的人格形象,但是它们的成长发展过程必然是充满着挫折和困苦的。因为这个人需要经过苦痛的磨砺,才可以得到一个有价值的人生经验的堆砌和积累。
这句话体现了自古以来的“先苦后甜”、“先苦后乐”、“先苦后欢”的要求和要素。当然,光有苦竟能看到一些东西,所以其中又加了很多的修辞手法:比如“空乏其身”、“劳其筋骨”、“行拂乱其所为”等等,点明了打击的方向和强度。所以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是需要天分资质、棱角分明、精神阳刚、才华出众的人物,否则便无法“曾益其所不能”。
“曾益其所不能”,便体现了天命所归定的人所具有的较一般人更高的潜力与能力。这一点在古代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一个诸侯或文人来说,即使是在衰退之时还是需要一个高度稳定的国家环境,如此无需流亡他乡,无需转业为民,也无需为了利益、权力而投降敌人。而这个环境就需要大量的有才华、有道德、勇于创新的人才去建设。所以,这样一则故事成为了历史人物的成长过程和人格力量的提升之路。
当然,“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说起来很高大上很激情澎湃,说服力极强,但实际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人们一般的情况不是他是怎样,而是他具备什么,他拥有什么,如果这些都不具备的话,即使再有恩赐,也是白搭,那就贻笑大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