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414年前《气宗易传》划定了24节气,并被正式采用。它们标志着季节的起始和交替,是中国“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
节气表的起源
早在古代,人们就发现,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恰好分成了24等份。于是,人们开始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一年分成了24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有其专属的名称和含义,人们根据节气的到来,来安排自己的农耕、生活和文化活动,这一习俗延续至今。
全年24个节气介绍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特色食品推荐
每个节气都有其特色食品,例如春季的清明时节吃清明团子,夏季的芒种时节吃菖蒲,秋季的寒露时节吃秋葵,冬季的小寒时节吃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