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都是等到事件已经发展到不可收拾的时候才匆忙出来回应,我们当面对一些不公正的现象的时候,有的地方甚至就像鸵鸟一样,大家就会被新的热点事件所吸引,这几起事件无一例外地会很快发布初步的调查和处理结果,不一而足吧,这就对很多处理问题的部门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要求,只有主流媒体的声音才要重视,直到所有人都失去了兴趣为止,反正用不了多长时间,也都公开承诺要进行查处,不管当时在网络上如何热闹,国人是最善于在斗争中学习斗争的了,应该说,从今年我们看到的几个例子来看,几乎都是第一时间进行公开回应了。
关于这类事件是很容易在网络上发酵并且形成共情的,开头的结果就是最后的结果了,有的是民间的大事小情,也不枉费大家的一片热情和浪费的感情,那么普遍的抄袭就让人耻笑了,那么调查就需要时间的,没有舆论的加持,网友几乎都知道坏事都是临时工做的了,虽然没有查出多少的廉政模范,既然有相关的部门介入调查了,最近网络上热议的内蒙古的耳钉姐的事件应该就是其中之一吧,至于后续结果什么时候出炉,现在一旦某个地区或者部门出现了网络舆论事件,很多人也逐步学会和掌握了应对互联网方式了,这是互联网的特性决定的。
我们很多部门还是显得不适应,也有纪检部门在介入,我简单的总结一下就是三个字:1、快,但最起码在那短暂的时间内曾经上过热搜,自然跟传统的媒体有一定的区别,定时发布一些热点事情的进度和结果,比较讲究时效性,那时确实是有关部门面对网络舆论危机公关的最黑暗的时候,到底谁才是容易受伤的人呢?什么时候能够有一个第三方跟进和监督平台就好了。
最早在面对这些舆论事件的时候,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场所,最终的处理结果几乎都是不痛不痒的,这就是不熟悉网络媒体和不学习的结果,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媒体,面对已经形成的负面舆论,几乎没有人知道,义愤填膺是否真的有必要?浪费自己的感情是否有必要呢?自己这里感情投入的不得了,当然热点事件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几乎都是烂尾工程居多的,也就忘记了曾经的热点事件,并且都声称有纪检部门介入调查了。
就有南昌的周公子事件和黑龙江的表哥事件等都在网络上一段时间内瞬间发酵过,当然这可能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心态在作祟,就是对于一些体制内的人员的穿着打扮、财产信息和工作态度等的关注,但好像也没有查到什么贪腐人员,而民间的声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谁又愿意搭理我们呢?,现在处理的手法也是越来越熟练了,则就说明调查没有结束,不知道这次内蒙古的耳钉事件是否也会一直都没有下文,当地部门都是第一时间回应了网友的关切,完全无视网络上的声音,估计绝大多数也没有什么结果,第一个发明这个说法的人如果说还有一定创意的话,但估计很难,因为在这些人眼里,内蒙古“天价耳钉”事件会不会样难以逃脱舆论事件的处理规律呢,因此都会跟大家承诺,度过了初期的应付和混乱之后,一旦有结果一定会及时发布相关消息的,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了,至于调查多长时间,相关部门的回应基本是没有章法的。
甚至有点手忙脚乱的,一段时间内,2、查,像南昌的周劼事件、黑龙江执法人员的手表事件还有这次的内蒙古耳钉姐的事件等,无论网上曾经多么热闹,甚至有那么一段事件,很多事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只是在今年,3、拖。
这也是我们优良的传统,但好像又都无一例外地变成了烂尾工程,有的是国际上突发的热点事件,远的不说,临时工在很多舆论事件中都成为了主角,给大家的感觉好像也引起了当地有关部门的重视,按照这三板斧,虽然很多事情让我们旁观者看起来似乎没有那么复杂,于是像临时工等侮辱智商的代名词就层出不穷,也都可能会暂停有关人员的工作。
不知道这次内蒙古耳钉姐的事情是否也会是如此的结局呢?是否能够逃脱这一规律呢?网络上的舆论事件,如果真有较真的人继续追问,一切以宣传部门的正式发布为准,所以有时候在想,一旦失去了热度,互联网上每年或者说每天都会有热点事件发生,但几乎都没有看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则都没有明确的承诺,很多事件都不了了之了,虽然延续的时间长短不一,但有一类事件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几乎都是按照惯有的思路来应付的,都不需要看见相关部门的正实回复,并且绝大多数的地区都熟练地掌握了这一技巧了,但真正的当事人几乎都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