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杂文 > 探秘古代成语:“子虚乌有”是什么意思?

探秘古代成语:“子虚乌有”是什么意思?

来源:仁星杂文网

“子虚乌有”是古代一个形容词性短语,形容某些东西只存在于想象之中而没有实际的根据。其实“子虚乌有”最早见于《庄子》一书,原文是:“夫子世以古今为经,而无所详究,其言薄且无述焉。往者趣之而不可得,来者反而不可得追也。子虚乌有,神乎其神,而名不可言其名。

故夫子栖栖而已耳,虽鲤弋之士,何险之有?

可以这样理解,“子虚乌有”是说一些虚构的,空洞的事物,是不存在于真实世界的。这个词常被用来讽刺一些人天马行空,胡言乱语,缺乏实际根据。作为非常经典的成语,“子虚乌有”的用法非常广泛,甚至有很多书名都用了这个成语。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