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二月被称为“逆月”,是农历中出现的特殊时间点。春寒料峭,万物未萌的时节,是祭祖祭神的高峰时期。因此,有个传统说法是:闰年二月不出门,不祭祀,甚至不做蒸馍。
其中,闰年的二月特别引起人们的注意。根据民间传统,从立春到惊蛰,谓之“进则迎春,退则送寒”,是一年中最恶劣的气候阶段,如此寒冷的天气,万物都还未苏醒,气数不顺,祭拜得不到神灵的青睐,会招致灾祸。因此,人们敬畏逆月,认为这是冥神休息的时期,不应该在此时打扰。
此外,据传统节气理论,每个节气均有自己的主神,比如春分有讲究爆米花与糖葫芦,谷雨会以“雨勾”来祭祀祈求丰收。而闰年二月并没有节气,也就是说,闰二月并没有专门的神祇接受人们的祭祀。在传统文化中,祭祀需要讲究许多礼仪,如不能说粗口,不能嘴馋,不能乱踢石头等等,是一件非常讲究的事情。敬畏神灵,注重仪式,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一直坚持的做法。
最后,注意到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年清明节和中元节期间,人们都会踏上一场亲情之旅,到祖坟祭拜亡人、祈求家族的平安和繁荣。春寒料峭,地冻人冷的逆月时节想要祭祖,不但享受不到带来的善神福德,反而会惹来愤怒的凶鬼恶神的附体,被威胁或伤害。
结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尽管时代变迁,保留下来的祭祀礼仪依然值得我们深思,它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敬畏、什么是传承、什么是家国情怀。